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首届儿童结核病前沿研究国际论坛在深举行

                                    

儿童结核病诊治不等于成人结核病诊治的“缩小版”,易发生漏诊,耐药结核病治愈率低,诊治难度大。为共同研讨应对这一世界性难题,11月15日-16日,首届儿童结核病前沿研究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该论坛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据悉,这也是该院获批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后主办的首个国际性论坛。

                     

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周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结核病研究中心主任金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控中心副主任、国家参比实验室主任赵雁林,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呼吸疾病研究室主任、儿科呼吸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申阿东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及韩国等结核病防治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主题为“关爱儿童健康,终止结核病”,旨在搭建中外儿童结核病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平台,交流分享儿童结核病诊治、发病机制、抗结核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

                    

儿童结核防治形势严峻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向记者介绍,儿童结核病即为0-14岁儿童所患的结核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的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新发儿童结核病例高达112万,约有20万死于结核病。

但当前,儿童结核病的登记病例数量仍远低于实际病例。据悉,按年龄上报结核病的国家中,儿童结核病例的发现率仅为40%,其中60%的漏报病例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国等5个国家。

我国的儿童结核病防治形势同样严峻:2018年,中国1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例上报数远低于WHO估算的人数;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的上报比例则更低。

本次论坛上,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对儿童结核感染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关注儿童结核潜伏感染的预防治疗、儿童结核病诊治问题,“这对于减少儿童结核病例、最终实现全球‘终止结核病’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减少儿童结核病漏诊是关键

儿童结核病在诸多层面都与成人结核病存在巨大差异,诊治难度较大。

从诊断来说,儿童结核病患者载菌量较低,因此痰涂片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均低于成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肺三科主任李国保称:“有时候太小的孩子不会咳嗽、也没有痰,要诊断只能抽取胃液,但是结核分枝杆菌在酸性环境里很难存活。”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也与成人不同,易发生漏诊。

在治疗方面,儿童结核诊治也存在巨大缺口。数据显示,在112万儿童新发结核病例中,有2/3病例并未能诊断并接受治疗。此外,耐药结核病治愈率低、结核药物没有儿童使用剂量等问题也是造成儿童结核病治疗困难的原因。

据了解,本次论坛的讨论范围将涵盖结核病诊治、免疫机制、新药研发、新型疫苗、耐药机制、最新治疗方案等。申阿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都能进一步认识儿童结核病,规范诊疗标准,减少漏诊率;同时,还希望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内外儿科界专家共同推动儿童结核病的研究,提高结核病患儿的生存质量。

她指出:“当前,儿童结核病的防治,首先是要减少漏诊率,让患儿能够及时获得规范的治疗,相较于成人结核病,儿童结核病患儿症状不典型,极易与感冒等混淆,出现漏诊误诊,从而措施治疗最佳时机,而且儿童结核病很多都并非是肺结核,也有很多其他结核,不及时规范治疗将给患儿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她同时也提醒家长,对于儿童结核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发育迟缓或停滞,不明原因消瘦等现象,需要考虑到带孩子进行结核病的排查。